刑事律师普法:警惕帮信罪!这些“小忙”可能惹下大麻烦
“我只是卖了一张银行卡,怎么就被抓了?”
“帮朋友转发几条链接,这也犯法?”
最近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“帮信罪”被判刑。这个听起来陌生的罪名,全称是**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**,2023年已攀升至全国刑事案件起诉人数第三名。今天就用3分钟说清:哪些“举手之劳”会让你沦为犯罪帮凶?
---
### **一、你以为的“小忙”,法律认定是“大罪”**
根据《刑法》第287条之二,明知他人利用网络实施犯罪,仍提供技术支持或帮助的,即构成帮信罪。**关键就藏在两个细节里**:
1. **“明知”不一定要直接确认**:办案中发现你提供的服务明显异常(如高价收购银行卡、要求批量解封账号),即可推定你“应当知道”对方在犯罪。
2. **“帮助”比想象中更广泛**:除了租售银行卡、微信账号,就连搭建诈骗网站、解封被封禁账号、甚至转发“刷单兼职”广告,都可能构成犯罪。
某大学生王某因有偿帮人解封微信账号,半年获利8000元,最终被判刑10个月——他解封的账号被用于诈骗,造成被害人损失超百万元。
---
### **二、这些场景最危险!快自查**
* ✅ 借/卖银行卡、电话卡给“朋友公司走账”
* ✅ 帮人注册空壳公司、批量办理营业执照
* ✅ 利用技术专长搭建钓鱼网站、破解验证系统
* ✅ 在兼职群转发“足不出户轻松赚佣金”广告
* ✅ 代购VPN翻墙软件并提供售后服务
**法律认定“情节严重”的三大红线**:
1. 为3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
2. 支付结算金额超20万元
3. 违法所得超1万元
一旦触发任一条件,将面临**3年以下有期徒刑+罚金**,还会留下伴随终生的犯罪记录。
---
### **三、远离陷阱必看!律师3条忠告**
1. **拒绝“无风险高回报”**:租借账户日结300元、代转账提成1%…这些“好事”本质是买你的人生。
2. **警惕“人情绑架”**:熟人突然找你批量办卡、公司要求用个人账户收款?立即拒绝并保留证据。
3. **补救措施**:若已提供帮助,立即终止并报警,配合追缴资金可争取从轻处罚。
---
网络犯罪的链条中,没有“无辜的工具人”。你的每一次技术支援、每一张闲置银行卡,都可能成为刺向无辜者的刀。守好法律底线,别让“帮忙”变成“帮凶”。
#刑事辩护律师 #刑事律师 #用户隐私安全 #每日一个法律小知识 #保护个人信息 #防人之心不可无 #生活中隐藏的危险 #不要轻信任何人 #帮信罪律师 #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